《咬文嚼字》发布的2021年十大流行语中,“百年未有之大变局”“赶考”成为年度关键词。作为社会动向的“晴雨表”,这两个词深刻揭示了新时代的到来与未来发展的价值理念。
当前,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,以及国内经济形势的新变化,需要以科技创新促进深层次改革、提升发展质量。刚刚结束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指出,“增强科技创新能力”,“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,激发涌现一大批‘专精特新’企业。加快形成内外联通、安全高效的物流网络。加快数字化改造,促进传统产业升级。”
新的时代语境下,企业的探索与实践是重要组成部分。技术驱动、重视基础性技术研究成为时代对企业发展的呼唤。
作为一家新型实体企业,京东多年来致力于技术探索,持续在基础科学与底层技术领域进行投入,不断引领着行业的发展。通过在供应链领域坚持不懈的技术研发和创新,京东打造的智能供应链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,与华为等企业一同入选国家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名单,领衔推进国家层面的智能供应链战略发展和产业升级。
创新成果背后,源于京东长期且执着“工匠精神”。
“工匠精神”体现在对技术始终如一的执着和追求。面对移动互联网时代商业模式的纷争,快速变迁的行业格局,京东在技术研发上却走出了一条不一样的道路,从创立之初,就开始扎入大规模复杂业务场景、扎入基础性和前沿性技术研究之中,聚焦在供应链领域,十数年如一日地打磨历练。不仅仅在基础设施、运营上持续引领着行业的发展,更通过在供应链领域坚持不懈的技术研发和创新,为制造、流通、服务等产业注入增长新动能。
技术的迭代需要持续的投入,并且在早期往往不会快速呈现效果。京东没有退缩,2017年,进一步将技术战略上升到新高度,2020年更明确提出数智化社会供应链的目标,持续在技术领域加大投入,夯实供应链优势,打造面向未来的核心技术,为产业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。近五年时间,京东已在技术上累计投入已近750亿元,不断夯实数智化社会供应链的“技术地基”。
“工匠精神”存在于对每一个技术指标的精益求精。京东不断探索零售业的技术边界。通过对智能供应链决策技术的持续探索和全面应用,京东管理的SKU数量不断增加,甚至已经达到1000万SKU的基础上,自2012年以来,京东便一直保持库存周转天数低于40天。在全球零售巨头沃尔玛与亚马逊的库存周转天数在40天左右时,京东目前已经将指标进一步压缩至接近30天。这个数字背后,是无数京东技术人十数年如一日的辛勤耕耘打磨,更为行业带来了更高的效率,更灵活的运营,显著提升了中国制造和流通产业的竞争力。
在不断夯实供应链优势,打造面向未来的核心技术的同时,京东也在全面开放,不断拓展数智化社会供应链的对外赋能。京东为宝洁量身打造的数字化全链路直供项目,实现了从销售预测、订单处理、物流配送、验收付款的全链路无人化操作,交货期缩短3天,端到端运营效率提升65%;京东11.11期间,京东智能供应链每天给出超46万条补货和调拨决策;京东JC2M智能制造平台已和1200余家品牌达成合作,助力品牌商加快新品开发速度、提高新品开发成功率,未来三年将服务超过10000家品牌及工厂。
目前,在京东等企业的推动下,中国社会化物流成本占GDP的比重已从2007年的18.4%降至目前的14.7%。未来十年,京东将携手合作伙伴将这一数字将降至10%以内。
目前,不少中国企业在技术研发上都在追求快速高效,大部分技术都用于流量等自身发展,仿佛技术只是可以迅速决胜“短跑”;而京东等企业则笃定技术研发必将是一场马拉松,比拼的是执着和耐力。京东在供应链等技术领域执着深入,培养出一大批“长跑选手”,为行业奉上一组组具备深厚技术底蕴和鲜明应用价值的产品和方案,对行业、对社会产生巨大价值,这背后体现的,正是典型的工匠精神。也正是因为有这些执着的“技术工匠”,我们的社会得以不断进步,而且迈出的每一步都是扎实的。
站在“两个一百年”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,站在“十四五”的新起点上,以京东为代表的新型实体企业,正在以新时代的工匠精神,不断扎根于基础创新,持续加大基础科学投入与研究力度,不断在赋能实体经济、提升社会效率、促进环境友好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。
时代呼唤科技创新,也呼唤企业把自身技术创新,与产业的持续发展,与国家的前途命运,与社会进步的进程紧密连接,共荣共生。秉持工匠精神的科技企业必将带领中国冲破封锁,顺利完成产业转型,实现从“中国制造”到“中国智造”,完成从“追随者”向“引领者”的转变。
12-29 来源:未知
06-13 来源:未知
06-13 来源:未知
06-09 来源:国际
06-17 来源:未知
06-17 来源:未知
06-08 来源:未知
06-08 来源:未知
06-14 来源:未知
06-14 来源:未知